10月份,CPI同比涨幅转正,PPI也首次环比上涨,显示扩大内需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10月份,CPI同比涨幅转正,PPI也首次环比上涨,显示扩大内需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
2025年11月10日06:02 来源:经济报记者 熊莉
10月份扩大内需等政策措施继续发挥作用。受国庆假期和中秋节影响,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环比上涨0.2%,比上年上涨0.2%。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2%。增幅连续第六个月扩大。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IPP)环比上涨0.1%,环比持平受部分国家行业供需关系改善以及国际原材料价格变化影响,今年以来首次上涨。与去年同月相比下降2.1%,降幅比上月收窄0.2个百分点,连续第三个月下降。专家认为,10月份各项价格数据指标改善完整且好于季节性水平,反映出经济周期进一步平滑、内生动能持续增强。与去年同月相比,CPI由降转升。 10月份CPI环比上涨0.2%,涨幅比上月扩大0.1点,略高于季节性水平。服务价格上涨 比上月下降 0.3% 下降 0.2%,比季节性水平高 0.2 个百分点。国庆、中秋出行需求旺盛节日恰逢。酒店客房、航班和旅游价格分别上涨8.6%、4.5%和2.5%,均高于季节性水平。食品价格上涨0.3%。节日期间消费需求增加,新鲜蔬菜、羊肉、新鲜水果、虾、蟹、牛肉价格上涨0.5%至4.3%。能源价格下降 0.4%,工业消费品价格(不包括能源)上涨 0.3%。 CPI同比上涨0.2%,上月为下降0.3%。其中,食品和能源价格仍处于较低水平,但下降速度正在放缓。剔除食品和能源价格的HeCore CPI同比上涨1.2%,连续第六个月上涨,创2024年3月以来最高水平。服务价格自3月份以来逐渐回升,目前3月份上涨0.8%,环比上涨0.2个百分点。扣除能源在内的工业消费品价格上涨2.0%,涨幅连续第六年提高连续 h 个月。扩大内需等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家用电器、耐用消费品和生活杂货价格上涨幅度由2.4%回落至5.0%,燃油汽车价格下降幅度回落至2.3%。东方金城研发部执行总监冯林表示,以旧换新等促进消费政策依然有效,近期工业消费品价格较去年同期呈现明显上涨趋势。国家金融与发展研究院特聘首席研究员庞明认为,核心CPI的持续上涨,表明国内消费需求特别是服务消费的复苏势头较为平稳,整体物价“核心行情”不断走强。 PPI由此开始上涨与上月相比保持稳定。 10月份PPI较上月定值上涨0.1%,为今年以来首次上涨。国家统计局城市事务局首席统计师唐丽娟表示,首先,供需关系的改善正在引发一些行业价格上涨。煤炭开采及洗选、煤炭加工、太阳能发电设备及零部件制造价格连续两个多月上涨。水泥制造业、计算机成品制造业、锂离子电池制造业、集成电路制造业价格由降转升。二是进口因素影响国内有色金属及石油相关行业价格走势。受国际有色金属价格上涨影响,国内有色金属采选业价格上涨环比增长5.3%。受国际油价下跌影响,国内石油天然气开采业价格下降2.3%。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比去年同月下降2.1%,比上月下降0.2个百分点,降幅连续第三个月放缓。重点行业产能管理持续推进,相关行业同比降幅趋缓。除核查产能、加强安全监管外,冬储补库和用电需求增加,使煤炭开采及洗选业价格同比降幅环比缩小1.2个百分点。随着市场竞争秩序不断优化,落后生产企业产能逐步退出,太阳能发电设备及零部件制造、电池制造、汽车制造价格降幅收窄1.4个百分点。分别为 1.3 个百分点和 0.7 个百分点。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调节消费潜力。受此影响,相关行业价格连年上涨。科技创新驱动产业转型和现代化,智能、绿色、集成制造业不断发展。同期,有色金属压延及铸造加工业价格上涨6.8%,特种电子材料制造业价格上涨2.3%,微波通信设备价格上涨1.8%。一系列促进消费的政策措施不断取得成效。工艺美术品、礼器用品制造价格上涨18.4%,运动球类制造价格上涨3.3%,食品营养品制造价格上涨2.1%。价格为预期价格有望从低位缓慢恢复。 “总体来看,当前物价数据的改善超越季节性波动,是宏观政策和趋势对供需平衡影响的总体结果。这证实了宏观经济走势、社会预期和行业景气度正在全面改善。”庞明说。潘明认为,在宏观经济政策持续利好、市场信心持续恢复、内需全方位扩张、优质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的背景下,未来3-6个月整体基价将达到新的温和上调水平。当然,还需要继续关注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有效内需的建立程度。冯林认为,当前物价水平总体保持稳定较低水平,这将为货币财政政策调控提供充足空间。o 四季度继续扩大消费,有效抵御外部波动。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斌预计,下一阶段CPI将由低位逐步回升,“粮强、能源弱、核心稳”。 PPI同比降幅可能进一步收窄。另一方面,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不断加快,智能、绿色、高端制造业顺利发展,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这将推高相关行业的价格。另一方面,随着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持续发力,反“内卷化”斗争持续推进,部分行业供给结构将有所改善,物价将趋于稳定。但受房地产市场调整影响,家电、建筑材料价格持续受控,是阻碍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g 恢复IPP。 (经济日报记者 熊莉)
(编辑:王聚佩嗯)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