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冠平:寻找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出路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金冠平:寻找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的出路
2025年11月24日 05:51 资料来源:经济日报 □ 金坎平
科学技术是主要生产力,工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五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推动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这一重要进展,为我国实现高度科技自主、加快发展新生产力指明了道路。随着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阶段的深入,着力探索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之路,使两者相互促进、同频共振,使我国在全球竞争中抢占先机、取得领先地位。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就像汽车的轮子和鸟儿的翅膀;它们相辅相成,提供了共同的条件。技术创新是产业创新的“活水源泉”,产业创新为技术创新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和市场空间。两者紧密结合,不仅能有效增强产业竞争力,还能有效促进经济结构优化改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实施,我国创新活力不断增强增长,我国在全球创新链和产业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但科技与产业创新融合仍面临诸多障碍。仍存在优质科技供给不足、科技成果转化率较低等问题。打破限制深度融合的思想观念和制度障碍,推动技术和产业创新从简单重叠走向深度融合,已成为刻不容缓、刻不容缓的紧迫战略任务。增加优质科技供给。坚持“四个方向”战略方向,加强国家战略科技能力建设、组织国家实验室体系和科研机构。有必要进行优化和改进创新体系的整体有效性。围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技术等重点领域,加强稳定长期支持。鼓励科研机构与企业联合开展超前研究,超越产业发展急需的基础技术,推广“榜单发布”、“赛马”等科研组织模式,使科技供给精准适应产业需求,避免科研与产业“双层皮”,强化企业创新领跑者地位。公司走在市场前沿,了解产业发展需求,擅长推动技术应用。鼓励企业主动组建创新联盟,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资源聚焦产业聚集点,提升基础研究和转化成果。培育和扶持先进科技企业群体,完善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型专精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机制,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牵头承担国内重大科技攻关任务,择优选优,充分发挥企业“提问者”、“回答者”、“提问者”的多重作用。构建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系统。创新生态是培育新生产力的沃土,决定着创新转型应用的效率和效果。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进步。人才、技术、资金等创新要素自由流动、高效配置。我们将加强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完善侵权处罚机制,让创新者大胆投入、获得收益。完善金融支持体系,为技术研发和产业现代化提供长期金融保障。营造拥抱创新、包容失败的良好环境,让各类创新主体行动敏捷、大胆创新。 (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Kanpei Kim)
(编辑:王菊盆)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