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水晶手工”创意摊位走红文创市场、个性化水晶手链走红直播间、水晶摆件进文创博物馆售卖……席卷消费市场的“水晶热潮”正在悄然升温,背后是一个即将突破千亿元的潜在市场。这个“透明方厘米物体”不仅体现了现代消费市场的新趋势,也传递了东方美学的文化密码。通过跨境电商等新渠道销往世界各地,为中华文化走出去提供了新的基础。 “今年水晶手链等产品的受欢迎程度超出了预期。消费者询问频率和订单量e 显着增加。尤其是黄金、水晶饰品的销售增速最为抢眼。”深耕珠宝行业10余年的伊万祖宝创始人向记者透露,消费者在选择水晶时不仅关注材质本身,更关注其设计之美以及产品背后的美好寓意。市场的日益火爆清晰地体现了数据的表现。根据淘宝珠宝发布的《天猫新宝石世界》第一期最新报告行业方面,今年前8个月,淘宝平台水晶多宝手链交易额近10亿元,在小红书上,“水晶”和“水晶手链”的话题浏览量均超过20亿次,素有“世界水晶之都”之称的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的水晶交易额达到了近10亿元。2025年1月至8月390亿元,比上年增长27.8%。预计全年水晶交易额将突破600亿元。不仅消费者,企业也渴望进入这个市场。天眼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玻璃相关企业超过7.8万家。今年1月至10月,已有2000多家玻璃相关企业加入。行业规模不断扩大,逐年增长7.45%。 “在‘治愈经济’、‘自我满足型消费’和‘情感经济’交织的新消费浪潮中,玻璃的情感价值与年轻人的消费动机完全吻合。同时,私人定制等场景化服务将进一步满足年轻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所长朱克利认为。增加市场供需状况直接反映了我国玻璃工业的质量和提高程度。 《玻璃产业质量发展报告(2025)——基于世界玻璃之都东海的实践观察》指出,目前,我国水晶产业已形成以天然水晶资源为核心的从开采、设计、加工到消费的完整链条。随着全球供应链的一体化和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总体来看,玻璃产业链现代化进程不断加快,从开采到最终消费的运行效率大幅提升。 “随着中国玻璃产业链不断完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全球化’已成为玻璃企业的主要发展方向,而跨境电商正在按下全球化的‘加速键’。”朱克利说。作为该领域的先驱在“互联网+水晶”领域,东海县创新打造“水晶超市+跨境”,拥有阿里巴巴国际站等12个跨境合作平台,打造“金贸通”等外贸综合数字服务平台。 2024年,全县水晶电商交易额达3.2亿元,占总交易额近70%,跨境电商销售额达50亿元,增长显着,形成极具竞争力的海外产业生态圈。值得注意的是,水晶制品的“出海之路”远远超出了商品贸易,成为东方美学和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记者了解到,不少企业将“敦煌飞翔”、“千里江山”等经典文化符号融入到产品设计中,或者在水晶饰品上雕刻传统吉祥图案。让国外消费者在购买水晶产品时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东海县是故宫、‘国宝’大熊猫等中国标志的故乡。”埃莱姆被纳入“下一步,公司将着力构建玻璃行业‘文化+品牌+交通’一体化发展新格局,打造‘故宫’品牌系列+水晶”,推出‘故宫印章’系列文创产品。”总经理宋正强江苏东海水晶产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表示,公司还将向水晶餐具、水晶饰品等家居用品领域拓展,开发高品质产品新需求,开拓国内外消费市场。牧场主“通过‘琉璃风潮’进行文化输出,旨在通过市场导向,让国外消费者主动接受和喜爱中国文化。”d 产品创新。这种基于市场认可的文化传播更重要、更可持续。”朱克利表示,随着全球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文化交流的深入,水晶正逐渐从时尚消费品转变为向海外传递中国文化的新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