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矿”变成了“活矿”。我国已建成国家级及以上绿色矿山5100多个。

所有版权归中国经济网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广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京ICP040090)
记者今天(20日)从自然资源部获悉,我国已建成省级以上绿色矿山5100多个,在矿产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生态系统修复、节能减排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自然资源部公布,今年前10个月,我国新建国家级及以上绿色矿山300多个。截至目前,全国已建成国家级绿色矿山1054个、省级绿色矿山4055个,占已投产认证矿山的40.8%。绿色矿山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黄学雄 矿产资源保护监察办公室主任自然资源:在推进绿色矿山建设过程中,我国建设了一大批能源资源基地和国家规划矿区,推动资源更加集约化、规模化开发。国内大中型矿山数量占50%以上,产能占80%以上。技术装备也不断创新,资源利用整体水平有所提高。目前,多个绿色矿山正在积极开展联合低品位重估工作,资源量大幅增加。钴、铼新增资源量增幅超过100%,镍、铟新增资源量增幅超过30%。不少“死矿”变“活矿”,“小矿山”变“大矿山”,矿山使用寿命得到有效延长。自然资源部表示目前绿色矿山建设已由选择题改为必答题,未来的建设目标也已明确。到2028年底,在产大型矿山90%、中型矿山80%达到绿色矿山标准要求。下一步,各地要严格按照绿色矿山标准全面推进新建矿山建设和运营,加快生产矿山整治和生态改造,鼓励尚未开工建设的生产矿山尽快开工。同时,在现有行业标准的基础上,正在进行露天矿、地热矿泉水、海洋石油天然气等行业标准的制定。加快实施,进一步完善绿色矿业标准体系。 (记者 杨潇 金晓曦)

发表回复